这个巴士是我的,想让它什么时候坏证配所官网,就什么时候坏,消费不“达标”,你们一个也别想回去!
2023年7月,一位导游正在巴车前排对游客们放着狠话。
而另一边,99块“豪华游”,来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等标语,正在各大老人圈子里面疯传。
可谁知,等真到了地方,映入眼帘的却不是什么名胜古迹,反倒被拉进了海景房销售大厅。
最终,40万的房贷、眼花缭乱的保健品旅游“清单”、以次充好的“首饰”,一次针对老年人的旅游“诈骗”,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......
导游
99元捡便宜游变40万购房坑,老人瞒报陷家庭绝境
刘亮(人名均化名)第一次察觉不对劲,是母亲频繁往外面搬酒。
展开剩余89%母亲爱收藏老酒,平时连碰都不让人碰,那段时间却隔三差五扛着酒出门,问起就说给朋友帮忙。
直到他在母亲的包里发现一张银行贷款合同,才知道母亲参加的99元云南游,其实是旅游看房团。
老人旅游
销售告诉母亲,那套山东威海的海景房养老又增值,首付不够可以用东西抵,拉人头还能赚房贷抵扣。
母亲信了,不仅用3万多的酒抵了首付,还办了10年房贷。
等刘亮发现时,母亲已经付了3万购房款,7万损失根本追不回。
同样焦头烂额的还有福建的乐乐。
她是查母亲手机账单时,看到一笔3万的购房定金支出,才知道母亲瞒着全家在外地买了房。
销售说房子能升值,还帮她办了假证绕开限购,结果发现问题时,定金要不回,老人还帮着销售说话。
低价旅游团
乐乐说,那段时间家里天天吵架,母亲却总说你们不懂,这是好机会。
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。
一位青岛大爷参加68元青岛海滨游,被销售忽悠首付5万就能拥有海景房,签了合同才知道房子是商住房,转手都难。
浙江宁波的一对老夫妻,十年前被包机包吃住的旅游团诱买20多万海景房,如今中介收房只肯出6万。
这些看似捡便宜的旅程,从一开始就注定是一场让家庭买单的骗局,是低价旅游团精心设计的连环局。
报道
从温情洗脑到房产收割的五步连环计
这些团伙早已把劝购物升级为逼买房,每一步都踩在老人的心理弱点上,让他们从坚决不买到主动掏钱,甚至背上房贷。
他们一般上来先是情感铺垫。
2023年曾曝光广西桂林某低价团,导游一上车就开始卖惨,我是单亲妈妈,孩子刚上小学,父母还在老家治病,这趟团不赚钱,全靠大家多支持。
说着说着还红了眼,不少老人当场就心软了。
老年旅游团
等导游看气氛差不多了,就到了看房地,销售的嘴就像开了光。
他们拿着海景房模型说这房子每年增值10%,你买了之后托管给酒店,每个月租金比退休金还多,等于白赚一套房。
不少老人听到公司每月抵2000房贷,拉人还能免贷,瞬间动了心,她觉得既看了风景,又赚了房子,是天大的便宜。
这时可能会有网友反驳,那我不信不就完了吗?
如果老人犹豫,销售就会抛出甜头。
老年游
2024年福建厦门的一起案例里,销售告诉老人拉3个熟人来参团,就能抵1万房款,还能送鸡蛋、大米。
结果当场就有人被以物抵款打动,觉得家里的酒放着也是放着,不如换套房,却没算过酒的价值和房子的真实价格。
当然,这时如果还有人“不识抬举”,导游就会“翻脸”了。
2023年有个低价团,导游见老人不买房,直接把车停在高速服务区,今天不买够5000块的“意向金”,咱们就不走了。
最后,就是利用老人会瞒子女的心里。
明明规定海景房有5天购房冷静期,可老人大多不敢告诉孩子,等子女发现时,冷静期早过了。
这套环环相扣的套路,把旅游变成了逼购,专挑老人的软肋下手。
那么问题来了,如此猖狂的旅游“诈骗”,为何就是“屡禁不绝”呢?
报道
为何老人成重点目标?三大软肋被拿捏
低价旅游团能横行多年,不是因为套路多高明,而是他们精准抓住了老年人的三大软肋,信息差、情感缺、心理贪,让老人一步步走进陷阱。
众所周知,老年人的圈子一般很固定,这也就导致他们的信息渠道,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会很单一。
有消息称,60岁以上老人中,72%的旅游信息来自小区广告熟人介绍或微信群转发,很少有人会查旅游平台评价或政府预警。
而所谓的“低价游”,其实往往都是听楼下邻居说99元游云南很划算,连旅行社名字都没问就报了名。
旅游陷阱
而除了上述的内容,情感需求空缺也是他们屡试不爽的切入点。
很多老人参加低价团,其实并不是为了占便宜,而是为了有人陪。
尤其是独居老人,其之所以参加低价团,是因为导游会陪聊天,同车老人能说话。
这些团伙把陪伴当成诱饵,比单纯的低价更能打动老人。
最终即使有人能抗过前“两刀”,那么他们还会利用消费心理,在你松懈的时候突然出击。
报道
老人一辈子节俭,往往想花少钱办大事,这就会导致很容易信增值保本的承诺。
觉得99元游云南,还能顺便看房子,不买也不亏,包机包吃住,买房能升值,租金抵房贷吸引。
不怕你不信,就怕你不来,只要你登上了旅游巴车,他们有的法子让老人乖乖掏钱。
也正是这三大软肋,让老人成了低价团的重点目标,也让骗局一次次得逞。
陪伴才是最好的防诈“良药”
这些老人想要的,其实很简单:花不多的钱,看看山水,认识几个朋友。
就像有老人说的,他这辈子没去过云南,想看看洱海,只是没想到会变成这样。
报道
宁波的老夫妻也只是想趁走得动,去海边住几天,却被诱买了房。他们的远方梦,不该被商家当成收割场。
好在,已经有地方在尝试改变。
某些地方推出了安心游项目,政府补贴一部分费用,旅行社公开行程、住宿、餐饮标准,全程没有购物点,报名电话被打爆。
也有部分地方成立了老年旅游维权站,专门帮老人处理低价团纠纷。
这些尝试证明,只要有正规、透明的产品,老年人的旅游需求就能被满足,而不是被套路。
毕竟,老人的夕阳红,该用来看风景,而不是躲陷阱。
信息来源
结语
低价团的套路再深,也抵不过用心二字。
要是旅行社能少点算计,多点真诚,要是子女能多些陪伴,少些疏忽,老人的旅游梦就不会变成噩梦。
毕竟,谁都想让父母的晚年,能带着笑容看山看海,而不是带着遗憾追讨损失。
远方不该是陷阱,夕阳红也不该是夕阳愁。
当每一趟老年游都能安心出发、快乐归来证配所官网,这份慢下来的美好,才是对老人一辈子辛苦最好的回馈。
发布于:安徽省申宝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